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广东,越来越多科技硕果从“纸上”落到“地上”,助推项目精益管理,服务于生产经营创效,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白云机场三期(龙口-小布安置区)项目,机器轰鸣、钢花飞溅,力争年底实现完美交付。作为加快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先导性工程、重点公建项目,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项目对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动力源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以装配式建造方式,实现精益管理,提升项目品质,推动传统建材产业绿色转型,是广东省首个“PPEFF体系”示范工程,实现预制率高达70.4%,也是全国目前已建“PPEFF体系”项目中面积最大的工程。项目以创新引领探索绿色建造未来,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作为项目施工单位,中建四局一公司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不断攻克难关、勇攀高峰。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在这些重量级项目背后,该公司有一支成果丰硕、技术过硬的创研队伍——李松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近日,该工作室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
据介绍,该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月,以“施工技术创新服务生产经营创效”为宗旨,“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为主要研究方向,曾获评2019年“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1年“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领军人李松晏同志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科技专家”“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工程质量技术管理专家”“广东省装配式建筑高级专家”称号;2021年,李松晏入选“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支撑作用。近年来,该创新工作室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
据统计,该工作室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累计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22项(其中华夏奖2项,广东省土木学会詹天佑故乡被奖项2项);参与制定国家级和地方标准6项;BIM奖项28项;省部级以上工法42项,授权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科技成果鉴定50项;论文发表78篇。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科技优化项目91项,为企业增收创效12983.72万元。
(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魏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