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据】
3.4%: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385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2.6%,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0.3%,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6.1%。。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
10.2%: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9284亿元,同比下降10.2%;其中,住宅投资52627亿元,下降10.5%。(国家统计局官网)
5.4万个: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分地区看,江苏、吉林、青海、上海、重庆、江西6个地区开工率超过90%。1-8月,广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99个,开工率56.1%。(住建部官网)
【政策形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在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完善支撑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70多条具体政策措施。(中国政府网)
《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涉及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空间活动的总体安排,是有关地方各级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全域,以及《长江保护法》规定的长江流域其他8省(区、市)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共计1173个县级行政区域。规划范围包括陆域国土和内水、领海,其中陆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部官网)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为全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唯一试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复。该《规划》的正式获批,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了示范样本。(中国政府网,广州日报)
【行业资讯】
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启动暨现场观摩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9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启动暨现场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以“回应群众新期待建设品质好住宅”为主题,聚焦“好房子”建设,通过项目实体观摩,展示工程质量创新成果,推广交流先进经验,为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提供有益借鉴。(住建部官网、中国建设报)
“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9月11日,在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其中,建设领域共40家建筑业企业上榜。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473.81亿元,较上年提高3.83亿元;“500强”营收规模迈上新台阶,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8%。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营收3001.82亿元位列91名,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营收890.01亿元位列276名。在202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基础上发布的“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中,广东有22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州建筑集团、广东建工控股上榜。(央视财经、建筑时报、南方日报网络版、广东工商联)
共话行业高质量发展“双核引擎”:9月12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广东省建筑业协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建筑业协会、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深圳市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主办,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数智创新与绿色建造,塑行业高质量发展引擎”。来自全国各行业协会、地方协会、施工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从业人员代表近500人,以及线上2万余名行业同仁共同参与本次交流活动。
建筑业“质量月”活动启动会暨高品质住宅工程建造论坛:9月5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陕西省建筑业协会、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分会、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建筑业“质量月”活动启动会暨高品质住宅工程建造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举办。来自建筑行业的院士、大师、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施企协“质量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9月3日至4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质量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举办。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行业组织综合党委、建管处、质安处,市质安总站、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高新区建设局,市建协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来自重庆地区600余名代表参加活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砌筑项目实现金牌“四连冠”: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全部59个项目中,共获得了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其中,砌筑项目实现金牌“四连冠”,建筑金属构造项目获得首金,混凝土建筑项目获得银牌。(中华建筑报)
新质生产力擦亮“中国建造”品牌:9月12日-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隆重举办。本届服贸会设在首钢园的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主办,展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设企业和行业两大区域,包括中建一局、北京建工、中铁建设等123家行业翘楚线下参展,229家企业线上参展,汇聚了向“新”而行、用“新”筑造、以“新”赋能、以“新”促绿、以“新”提质五大亮点。(中华建筑报)
八大建筑央企上半年成绩单对比:目前,八大建筑央企已公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披露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新签合同额等数据情况,经本报统计,八家央企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34312亿元,净利润合计831亿元,新签合同额合计78884亿元。(建筑时报)
八大建筑央企上半年营收、净利润情况
梅州至龙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9月14日,梅龙高铁开通活动在梅州西站举行。上午11时30分,省委书记黄坤明宣布:梅州至龙川高速铁路正式开通。伴随汽笛长鸣,满载旅客的首发车G8491次从站台缓缓驶出,与此同时,G8494次、G8496次列车也分别从广州东站、深圳北站开出,标志着我省首条全额投资建设、自主审批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也意味着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宋修德出席活动。(广东省政府网、南方+客户端)
第四届国际工程风险管理论坛:9月19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共同主办“第四届国际工程风险管理论坛”,逾300名代表参会。论坛以“内外兼修御风险,多方协作稳发展”为主题,聚焦国际政治和安全局势、区域市场经营风险、海外利益保护及风险管理工具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会议期间发布《2024年度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风险概览》,宣讲第三版《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9月11日,由香港特区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论坛以“构建互联互通、创新及绿色新丝路”为主题,吸引了超过9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员及商界精英,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探索“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合作机遇。(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智能建造,在月球上建房子:9月1日晚8时,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向孩子们介绍在月球上“建房子”的故事。(湖北住建 长江日报 华中科技大学)
企业发展奖励资金:广西住建厅近日发布通知,组织申报企业发展奖励资金工作,最高可给予一次性奖励800万元。(广西住建厅官网)
【省市动态】
锤炼专业技能 助力提升建筑业新质生产力:9月10日至12日,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会、省建筑业协会承办的2024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职业技能竞赛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方石项目现场顺利举办,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事装配式建筑施工的84名选手,共组成28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12日下午,举行了竞赛颁奖仪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宋健出席并讲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处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会、部分地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等相关负责人,专家、裁判以及来自全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参赛选手、技术指导和领队等约200人参加。
2024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议在中山举行:9月10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中山举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议。本次活动以“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为主题,通过交流学习工程质量管理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全省工程建设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张勇厅长委托,厅分管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赴江门市开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深调研:9月6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耿辉带队赴江门市开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专题深调研,实地调研模块化建筑生产基地和装配式农房建设项目。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厂区,了解当前模块化建筑的主要类型和技术优势,观摩模块化建筑生产线全流程智能管理系统和质量检测实验室;在大鳌镇装配式农房建设项目现场,直观感受装配式农房建造过程;与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模块化建筑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共同探讨模块化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听取有关政策建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房屋市政工程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工作要求,2024年9月4日下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带领工作组到广州市检查房屋市政工程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以点带面督促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进一步夯实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基础,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广东省住建厅官网)
2024年广东省建筑业企业诚信建设交流会圆满举行:9月13日,省建筑业协会在广州召开“2024年广东省建筑业企业诚信建设交流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三级调研员吴璇,协会副会长马裕添、秘书长郑顺炽等领导出席会议,并现场为获得AAA、AA信用等级荣誉的141家企业颁发证书牌匾。
走进汕头,宣贯《广东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 :
9月6日,应汕头市建筑业协会邀请,省建筑业协会派专家赴汕头市对该市住建管理部门及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就《广东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宣贯。活动由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省建筑业协会、汕头市建筑业协会和汕头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助组织;活动是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行动及今年质量月期间活动内容之一,也是省建筑业协会2024年“质量月”专家送服务下基层系列活动之一。来自该市工程建设领域约150名技术骨干参会。 (广东省建筑业协会)
广州市建筑业“链长制”工作第二批示范企业名单:9月13日,广州市住建局公布建筑业“链长制”第二批示范企业名单。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6领域共31家企业。(广州市住建局官网)
广州市促进建筑业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8月30日下午,广州市审计局在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会议室组织召开促进建筑业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其中,有11家广州市重点民营建筑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官网)
2024年深圳市建设工程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观摩活动:9月13日,深圳市建设工程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观摩活动在深圳机场南区国内转运货运楼项目顺利举行。活动中,参会人员在深圳机场南区国内转运货运楼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深入施工现场实地了解项目作业情况,身临其境体会到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深圳机场南区国内转运货运楼项目是深圳机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物流基础设施。(深圳市住建局官网)
深圳建筑业协会香港智能建造行:9月11日,深圳建筑业协会建筑施工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部分企业负责人及总包、专包、供应链等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前往香港科学园参访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HKCRC),实地交流学习香港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建筑数字化、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筑、智能机械设备等,并针对塔吊、挖机、智能机器人等机械设备开展行业专题研讨会。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深港两地在建筑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变革性发展。(深圳建筑业协会官网)
2024年“质量月”现场观摩活动:9月11日下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科教综合楼和急救中心项目举行东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观摩活动启动会。全市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各有关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与了现场活动。(东莞市住建局官网)
消防工程和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防治专题交流讲座:9月10日,消防工程和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防治专题交流讲座在东莞举行。监督、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近300人共同参与。讲座就消防设计、审图、土建施工、消防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混凝土施工及验收等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享。(东莞市建筑业协会官网)
人工智能培训讲座:9月9日下午,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办人工智能培训讲座。各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以及市住建行业党委党员干部近70人参加。(珠海市住建局官网)
“建设工程领域劳务用工管理及相关案例解读”专题讲座:9月13日下午,珠海市建筑业协会举办“建设工程领域劳务用工管理及相关案例解读”专题讲座,协会,律师事务所及各建筑施工企业等共100余人参加。(珠海市建筑业协会)
清远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9月14日,清远市住建局印发《清远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清远市住建局官网)
《关于扶持建筑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促进湛江市建筑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助力湛江市城市建设,日前,湛江市住建局在《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建筑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湛府规〔2021〕2号)的基础上对原部分条款进行修订。(湛江市住建局官网)
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现场观摩活动:8月29日,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现场观摩活动,观摩活动在深汕中医医院项目现场举行,并召开了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解读了《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通报2024年以来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汕尾市建筑业协会)
【会员动态】
广东建工控股:近日,“湾区认证”委托认证服务签约仪式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省建科院所属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正式成为“湾区认证”指定委托服务机构。“湾区认证”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指导下,粤港澳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执行标准,在绿色建材、装备制造、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的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省建科院博士后臧建波的项目《不同受火边界下内置箍筋约束提升矩形CFST柱抗火性能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四局:9月13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广州足球公园球场项目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如期交付打下坚实基础。
中建四局承建的潮州技师学院凤泉湖校区近日投入使用。潮州技师学院是潮州市政府主办的培养中级、高级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是潮州市唯一公办技师学院。凤泉湖校区是学校升格更名后重点打造的新校区,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潮州市重大民生工程。
广州建筑:9月14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2024年“质量月”广东省市政工程观摩活动在黄埔区临江大道(鱼珠湾隧道)建设工程项目成功举办。此次观摩活动吸引省内各地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相关行业协会、施工单位代表500余人到现场观摩。
近日,广州建筑集团属下三建公司承接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维修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场钢结构雨蓬除锈翻新工作进度已完成约95%。
▲5台高空蜘蛛车流水作业
中建科技:近日,全球首个工业化建造AIDC国际标准——ISO/IEC 8506《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工业化建造AIDC应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正式发布,填补全球工业化建造领域AIDC(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空白。ISO/IEC 8506由中建科技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主导制定。标准覆盖了工业化建造全生命周期不同层级物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标识、数据、信息服务、应用指南)相关标准等方面内容及相关要求。作为工业化建造AIDC“母标准”,ISO/IEC 8506为后续工业化建造AIDC国际标准的体系化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微信公众号)
科源股份:近日,科源股份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再下一城,中标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升级换代土建安装项目1-3栋主体幕墙工程。(企业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政:9月10日,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由市政集团承建的龙华区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主体结构提前110天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八局:9月18日,中建八局自主研发的无人塔吊在青岛市黄岛中医医院建设项目落地应用,同期举办了群体智能工地观摩活动。中建八局研发的无人塔吊取消了塔吊驾驶员和地面驾驶室的设置,仅需信号司索工通过按键式遥控器进行操控,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综合作业效率提升15%以上。
9月12日,中建八局承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二局二公司:9月13日,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项目封顶,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洞总部基地,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07米,由深圳14家优秀上市企业联合投建,是全国首个总部“联合上楼”模式的落地项目。(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科工:近日,中建科工中标欢乐港湾欢乐剧场工程总承包项目;前海公园、松坪山公园停车场地块立体车库建设项目;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中标额24.2亿元。
9月9日上午,香港首个简约公屋——元朗简约公屋项目MiC模块制造按期完成志庆仪式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举办,并通过视频连线香港元朗项目现场,香港政府领导、参建各方、媒体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见证元朗简约公屋项目全部MiC模块制造按期完成志庆仪式。(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三局:9月13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发股份深圳公司承办的2024年广东省住房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深圳华发冰雪世界项目举行,共计1000余人次参加现场观摩。(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建五局:9月5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智能建造中心正式启用,项目正式进入智能建造实施阶段,与此同时,10台柔性焊接机器人同步开焊。柔性焊接机器人可使焊接工效提升30%,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5%,较传统焊接可实现节能减排约20%。
【专题】
建筑业持续发展 建设成就惠及民生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2024/09/12 10: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步入新发展阶段,生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持续迈进。
一、建筑业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一)生产规模快速扩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建筑业作为最早复苏的产业之一,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快速发展。1952年,全国建筑业企业[1]完成总产值57亿元;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建筑业也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和开放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完成总产值31.6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9%。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新中国成立75年来,建筑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挑战,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比197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8.8%,比1979年提高7.5个百分点。
(三)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
建筑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52年,我国具有编号的建筑业企业[2]仅有62家,发展到1980年,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达到6604家。改革开放后,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15.8万家,实现了行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四)吸纳就业作用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有组织的建筑施工人员不足20万人,到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仅为99.5万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1985年,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增加至912万人。建筑业不断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到2023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525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作用也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5.4%。
二、建筑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75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规模扩大。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2.5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26.1倍,2003—2023年年均增长17.0%。建筑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2023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46.5万元/人,是1980年的105.0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38.2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01.7倍,年均增长16.7%;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增长87.0倍,年均增长16.1%;利润总额8326亿元,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7.6%。
(二)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建筑业施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有2.7万人,到2023年末,全国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达到678万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大幅提升。1953年,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年末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仅为0.3亿元,1980年达到116.1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2333元/人。2022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设备净值3696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7188元/人。与此同时,建筑业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成为建筑业企业施工装备的有力补充。
从建设“一五”时期156项重大工程,到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持续进步,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踵落成。如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跨度”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三)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业生产施工活动较为单一,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向纵深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土木工程建筑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国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9.7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37.5倍,年均增长17.9%;房屋建筑业产值18.6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86.2倍,年均增长16.1%;建筑安装业产值1.7万亿元,增长52.7倍,年均增长14.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6万亿元,增长152.8倍,年均增长18.3%。建筑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渐完备;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
(四)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依靠低人力成本和高工程质量,开始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初步打开了局面。到1988年,我国与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1976年—1988年累计签约金额10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1亿美元。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建筑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国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86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26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609亿美元)。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排名攀升,据《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23年度81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和国际业务总额均居全球首位。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建设,陆续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蒙内铁路、柬埔寨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中国建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10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303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全国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为减少碳排放,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成就惠及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
(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我国建筑业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生基础设施。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加13.7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三分之二以上;公路里程543.7万公里,增加535.6万公里。建成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比1984年增加171个。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光缆线路长度6432万公里,比1997年增长114.5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累计建成移动电话基站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33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加106.7万公里;燃气供气管道99.0万公里,增加98.5万公里;排水管道91.4万公里,增加89.4万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2894座,增加2857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住房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人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1.3亿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66.5倍,年均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稳增长。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稳步实施,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末,全国累计建设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6400多万套。2019—2023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超过3800万户。城市更新改造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让更多人住有所居、安居宜居。
(三)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建筑业通过改善乡村居住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稳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建成建制镇、乡、村庄供水普及率分别为90.8%、84.7%、86.0%。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超过99%,村村通宽带全面实现,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也提升至66.5%。
(四)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健全
我国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领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促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普通高等学校3074所,1949年仅有205所;医疗卫生机构107万个,1949年仅有3670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数量分别达3246个和6833个。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成长壮大,建设成就斐然。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筑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着“建造强国”目标继续前进。
注:
[1]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标外,1952-1979年均为全民国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80-1992年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93-1995年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建制镇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1996-2001年为资质等级(旧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2002年起为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2023年数据为快报数据。
[2]数据来自原建筑工程部编制的企业单位目录。建筑工程部是1952年至1970年期间全国建筑工程主管部门,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前身。
主编:曾伟俊 校审:谢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