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设计院工程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战疫当先锋, “90后”志愿者“疫”线逆行
近期,广州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疫情防控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市设计院集团下属承包公司有这样一股“青年力量”,“90后”的TA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毅然决然加入到市设计院集团的“突击队”,积极投身海珠区高风险区域支援一线疫情防控,他们承担着“追阳转运组”、“核酸采样组”、“医疗组”等各种任务。
10月26日,我司郭梓聪、陈小强、李锦滔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前往封控区,在海珠区赤岗街道客村社区,他们配合核酸检测队,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并承担网格内物资配送和发放等工作。陈小强同志在刚做完腿部韧带手术不久的情况下,面对防疫人手紧缺,陈小强毅然选择冲在前方,积极配合所在网格做好封控区上门核酸检测工作,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十几个小时下来,爬楼爬了几万步,却未言苦和累。一天的战斗过后,陈小强说道,“来到这里,才知道穿上防护服后的每一步有多么辛苦、才知道酒精消毒多了手都会被泡白,才知道原来八楼的楼梯那么高、黑夜下的小巷子有那么长。现在我热爱的城市生病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她快点好起来,我也相信有了我们的努力,她一定能好起来。”
齐心协力做好上门检测工作
“98后”的李锦滔首次参加抗疫支援,他毫无畏惧,积极服从安排,在高风险区里承担“追阳转运”、上门摸查登记、协助核酸采样、派送物资等工作。他说道,“事在人为,尽力而为。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尽早将疫情控制,能尽快解决群众的担忧和困难,让大家的生活都恢复正常。”
志愿者们在休息,李锦滔(右)
11月1日,我司李家杰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支援队伍中。李家杰、陈小强、李锦滔加入到了“追阳转运组”,当出现混采异常时,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出击进行紧急核酸采样,为的就是尽快锁定阳性人员,迅速阻断传播链条,“追阳”就是与时间争先、与病毒赛跑,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的风险和艰巨,他们极大地提高了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顺利完成转运任务。
我司李家杰在高风险区支援
11月4日,我司黄耀逵加入到第二批志愿者队伍奔赴海珠区南洲街道大塘片区。黄耀逵每天都承担着各种不同的任务,他化身“守门员”奔赴卡口做好值守工作和维护秩序,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筑起最坚实的安全屏障;他化身“搬运工”,协助搬运物资,给村民们派送免费物资包,打通群众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100米;他在城中村里穿梭,协助医务人员上门核酸采样扫码工作。
我司黄耀逵加入第二批支援队
我司黄耀逵在高风险区支援
11月13日,我司关舒婷收到紧急集结的通知后带着行李迅速赶往集合地点加入第三批支援队,深入到疫情最严重的康乐村,当天晚上立马上岗承担着扫楼登记工作,她为了做好自身防护,忙到深夜直至喉咙干疼都不敢脱下口罩喝水。第二天她加入核酸采样组,与医护人员配合,承担上门采样扫码工作,单日完成核酸采集155人。
我司关舒婷加入第三批支援队
关舒婷协助上门采样扫码
而在后方的承包公司“娘家人”也时刻关心着志愿者们,建立了关心关爱小组,每日询问志愿者们的需求和情况,办公室作为后勤保障部门,到处采购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想尽一切办法将物资送到志愿者手中,给抗疫一线人员带去一丝温暖,努力做好保障后勤,做好志愿者们坚强的后盾,让志愿者们在外放心冲锋。
“疫”线关爱暖人心
承包公司“90后”们向“疫”而行,迎难而上,披战袍、赴战场、显担当,生动诠释“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的国企担当。面对防控工作难度升级、连续作战任务繁重的各种困难,队员们把岗位当站位、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分秒必争奋战在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流调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前线。
志愿者们坚守的身影是这座城市里最美的风景,他们并肩作战、逆风而行,汇聚起齐心抗疫的强大动力,为共同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奉献青年力量。
挺身而出 “疫”起战斗
抗疫故事还在继续,志愿者们夜以继日,用汗水和努力解决了防疫的燃眉之急,彰显出了担当、团结和拼搏精神。我们坚信,随着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