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
——中建四局安装公司援建雷神山项目巾帼邓小琴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提供)
建设需求在哪里,四局人就在哪里!除夕开始,中建股份就已在全国各省市大批召集建筑工作者紧急集结。有的告别父母妻儿驰援风暴中心的武汉;有的取消休假来不及吃一口年夜饭拿件衣服就要出发;还有的连夜驱车1000多公里开车赶到项目部……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雷神山的建设者既是逆行者,更是战士。
本应和家人幸福团聚的邓小琴,因为武汉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打破了宁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入最后冲刺决战阶段时,2月4日晚,接到公司紧急支援建设的通知后,她立刻收拾好行李,成为中建四局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巾帼英雄”。
2月5日,邓小琴深夜联系、核对班组信息
多方联系 筹措物资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让人猝不及防,武汉市各项物资急缺。忙里一刻不等闲的她从大年初二联系武汉市建委雷神山和火神山指挥部,代表公司捐赠了无线对讲设备53套,30套牛奶方便面,虽然物质不多,但贵在及时;帮助湖北省民建会员联系火神山医院接收单位,成功捐赠价值十多万的CT照影设备;帮三局一公司、三局智能公司调度行业内智能化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集结援建;帮八局转发劳务需求,把项目接近尾声时购买的两箱1500个口罩搬到八局指挥部赠送给劳务工人作防护。
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材料也十分紧缺,主材由三局提供,但是安装辅材、工人干活工具都需要自行采购,为了不让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她多方协调,最终在距离37公里的武汉市蔡甸区找到了供应商并在当天凌晨1点为项目拖回了第一批急需材料及工具。
组织人员 后勤守护
做什么,做多长时间,现场怎么做?刚进项目的邓小琴是一问三不知,前一晚收到通知,第二天就要紧急施工。没有工人,这可怎么办?邓小琴急的团团转,一想到3天后就要完成A9区25套病房的机电安装、水电系统、新风系统、智能化部分等业务工作,她就站坐不安。往日里接触过的劳务老板在她脑中不停闪现,打开通讯录,一个个联系、联系、再联系,在24小时内组织了260-300名劳务人员就位。她悬着的心总算平稳了。
答应要来,怎么来也成了难题。因疫情管控,许多主动请战的管理人员和班组无法奔赴雷神山建设医院项目现场,得知消息后,她积极与交通管制部门、三局指挥部对接,陆续收集湖北籍管理人员和劳务班组个人信息,和同事一同填写通行信息,为他们协调开出了197份援建介绍信。在这场无声的战役里,她每天工作到凌晨,为建设者通行开绿灯。
工人可以来,来了住哪里?她紧接着思考这个问题。她先是联系了中建三局的指挥中心,可对方回应联系的酒店已住满,她只好想别的招,一遍遍拨打项目附近的酒店电话,终于联系上一家酒店可以入住,她耷拉的脑袋终于扬起了头。
一线战士 忘我奋战
男性居多的项目现场,“巾帼不让须眉”,邓小琴同样奋战在防疫一线。
提起她,大家的印象都是“做事干练”“特别靠谱”,此时她的丈夫也在公安系统奋战一线,“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家人的理解支持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劳务管理过程中面临四大难点:出行难、食宿难、施工难、返乡及隔离难等问题。办理通行证、劳务实名登记,体温筛查,安全教育等工作她始终事无巨细;进场前排查发现有工人超龄的,体温偏高的,没带身份证的,对疫区建设有思想负担的,进场后对带班工友有意见的,对返乡后隔离措施不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耐心跟工友解答,期间她需要长时间连续说话,嗓音早已变得粗哑。当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回答:“家乡需要我,这点累不算什么......”说完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便立刻投入了一线工作。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没能在家为孩子煮上一顿好吃的饭菜,没能认认真真辅导过一次功课,却在建设现场留下了一抹最美的身影。
邓小琴手持扩音器提醒中建四局援建雷神山项目工人接受入场前体温测量
办公地点环境简陋,她就负责整理妥当;建设者饮食简单,她就想办法变得丰富健康;办公用品不够,她就想办法带来打印机、打印纸,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办公保障。“脏点累点都没什么,只要医院能早日建成,病人能早点入住,大家的辛苦都不值得一提。”满是疲惫的她说道。
看到湖北工建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过点还没吃饭,立马说别吃方便面,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盒饭。“工作确实让人身体疲惫,但世人皆不易,总会有人多点些。善待自己,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深信爱出则爱返,福往则福来。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邓小琴郑重的说。
项目直至结束,零投诉、零纠纷,零感染的处理结果,为项目顺利交付保驾护航。问她怎么做到的,她微微一笑说:“我妈从小跟我讲古训:一要与人沟通,学会“将人心,比自心”;二是对待任何人都拿出气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多换位思考,理解劳务工人谋生活的艰难,肯定不会出现”扯皮拉筋”的现象。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走路带风,语速快,打字快,接听电话快的她形成了项目部的一道风景。她更有一个特别习惯,喜欢工作时间就将手机挂脖子上。问她是否担心辐射,对颈椎不好?她摆摆手:“做建筑行业的女性哪会这么娇气,这样做事效率会更高,我职业从事建筑智能化,专业是造价管理,我真的精准计算过咧,手机挂脖子上接打电话只需1-2秒钟;手机从包里拿出来需要10秒甚至更长,工作方便又高效。多年前RICS的李旭老师说过一句话让她受益匪浅:把提包改成双肩包吧!腾出来的双手多与人交流,多做些笔记”。不愧是注册造价师,职业习惯,凡事要量化,尽可能精准控制!
援建结束 撤场隔离
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所有的援建员工在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后,都需要进行隔离。公司研究决定为湖北省内员工统一安排酒店集中隔离,邓小琴主动请缨,为援建员工联系酒店。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掉以轻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责任重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酒店,她显得更为慎重。由于湖北省为疫情重灾区,酒店要么没营业,要么营业酒店大部分被政府征用或医护人员使用。她一下午打了20多个电话,联系到光谷附近5家酒店。晚上九点,她又亲自踏勘4家酒店详细了解入住人员情况,协商送餐途径,房间消毒防护以及人员体温监测等事宜后,终于挑选了一家同事们都很满意的酒店,确保员工在隔离期间吃得放心、住得放心,为打好最后一场战役贡献力量。走出酒店时,夜幕如纱,已是午夜。
“我没有太多闪光点,只是尽了一份微薄之力,现场还有许许多多奋战的一线建设者,比如日行千里,昼夜未眠的“最美逆行人”李中定;兢兢业业的陀螺邓海卫;专家出马一个顶俩,撸起袖子亲自上场做示范成品件的陈建明……他们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面对疫情、面对寒冬,不畏艰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期盼这场疫情早日结束,春天早日来临!”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次项目建设完成后,她说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好好总结回味,她坚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美丽的大武汉终将春回大地,花开疫散!